標題:

初唐跟晚唐的文化最主要的不同

發問:

我想請問一下 早期的唐文化跟晚期的唐朝文化 最主要有什麼不同點 可以從各個不同的地方舉例說明嗎 能幫我翻成英文更好

最佳解答: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這個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藝術取得輝煌的成就,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處於極盛時期。詩歌創作在唐代已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朝廷的科舉制度也由寫論文取士改變為詩賦取士。在流傳下來的文學典籍《全唐詩》中,就輯錄了兩千三百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 唐朝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初唐(618年—712年)、盛唐(712年—762年)、中唐(762年--827年)、晚唐(827年—859年) 唐代詩歌的變化 在少年時期的唐詩,就如“少年心事當拿雲”的少年,志高氣盛。到了壯年,則有著一種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中年的時候,直面慘澹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鮮血有著一種現實主義的精神。到了晚年,國家已衰,亡國之音風起雲湧。 初唐時期,這一時期,雖然南方美學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但是還沒有和北方美學平起平坐。尚定先生在《走向盛唐》中寫到:“初唐時期關中地域繼續受到南朝文學風氣的影響,注重聲律詞采,但是由於關隴文化居於主體地位,所以貞觀詩風呈現出北方化傾向”⑺。所以這個時期的詩歌中的北方氣息相當的濃,其中以“雄渾”、“悲慨”為主,而南方味則要淡以“沖淡”之味而輔之。這個時期出現了如“初唐四傑”和陳子昂一樣的詩人。他們的詩歌以“尚武”精神為主,氣勢宏大,感情豪邁悲愴。這可以從他們的詩歌中略見一斑。如楊炯在《從軍行》中寫到:“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又如王勃的《滕王閣序》,自然天成,氣勢相當的宏偉磅礴。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就是一名寂寞英雄在哭泣,表現的雄邁悲愴。而與之同時的,如上官儀等人,他們繼梁陳之餘風,希望再走南朝老路,但是沒有什麼大的成就。 到了中晚唐,特別是安史之亂使得中原再度陷入戰亂之中,從此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政治日逐於黑暗。於是許多文人詩客為了避難紛紛南遷,他們不僅帶來了北方的許多文化思想觀念,同時他們也從南方思想文化之中吸取營養,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南北兩種美學雜揉並濟推進了南方美學與北方美學的進一步融合,與之同時也使這個時期的詩歌旋律發生了大變。 唐代詩歌理論的影響。 初唐時期是詩風的端正時期,其目的就是要從梁陳時期的那種靡糜之中糾正過來回到儒家詩風的大道上來。其中陳子昂是第一個明確提出詩歌革新主張的詩人,他指出:“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陳子昂《修竹篇序》)主張向漢魏學習其風骨。孔穎達也在《毛詩正義》提出:“詩者,人志意之所之適也。雖有所適,猶未發口,蘊藏在心,謂之為志,發見於言,乃名為詩。”把儒家“詩言志”說發揚光大。 發展時期。 新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之所以為新發展時期主要是意象之說的發展,從中唐到晚唐這段時期裏出現了如劉禹錫、司空圖等傑出的詩歌理論家,他們把意境之說加以了發展和完善。劉禹錫在《董氏武陵集記》說:“詩者其文章之蘊耶!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於象外,故精而寡和。”把境與象進行了區分。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裏將詩分為雄渾、沖淡、纖穠等二十四品。另外,如杜枚提出了:“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莊充書》)之說,而不拘泥於儒家詩學之中。 2008-01-11 17:00:46 補充: 山水詩,就是以自然山水為主要審美物件與表現物件的詩歌。中國古代山水詩孕育於先秦兩漢,形成于魏晉,至唐朝時達到第一個藝術高峰。山水詩在唐代的變遷,並依據唐棅在《唐詩品匯》裏將唐詩流變分為“四唐”之說,分別從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個時期代表詩人的作品風格進行闡述。 2008-01-11 17:02:08 補充: 初唐山水詩——從宮廷到林野的吟頌營造工麗而又質樸的山水意象。 初唐,從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到玄宗開元初年(713年),約100年左右。這一時期的詩人,大多跨越了隋唐兩代。雖然朝代有變,但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初唐詩壇沿襲著隋代的文風,以唐太宗喜歡的宮體詩及上官儀的“上官體”為主。詩歌創造的主要內容仍然是以宮廷為中心,大多為歌功頌德的作品,追求浮豔。 2008-01-11 17:02:33 補充: 至唐玄宗至武后時期,初唐四傑的創造力求擺脫齊梁詩風及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到了廣大的市井,從樓臺庭閣移向了廣闊的江山。 2008-01-11 17:03:02 補充: 這不僅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和抒情性,還豐富了詩歌的內容,推動了初唐詩歌的發展。在山水詩創作方面,局勢雖未打開,但六朝細微描摹的特點使山水詩顯得工麗齊整,詩人的目光也逐漸從都城向林野轉移,吟頌出質樸自然的園林、山水。 2008-01-11 17:03:14 補充: 晚唐山水詩——以追思和感歎為依託表現清苦與荒寒的山水意境。 晚唐從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到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大約七十年左右。這一時期裏,社會矛盾尖銳複雜,國勢衰落,前景暗淡。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終於使唐王朝走向覆滅。在詩歌領域,由於外部的民族矛盾,內部的藩鎮割據和牛李黨爭,加居了政局的動盪和社會痛苦,這使得晚唐詩人的心靈蒙上了濃厚的陰影。 2008-01-11 17:03:25 補充: 晚唐詩人面對社會的昏暗和衰退,提不起精神,只能傷時憫事。因此杜牧、李商隱等有著深沉憂患意識的詩人在現實面前不能有所作為,只能反復詠歎時代的悲哀與絕望。這是這一時期詩歌的情感基調。而表現在山水詩方面,則是詩人在對山水荒寒意境的吟詠下,將寫景與抒情融入一體,蘊涵深刻,並在對山水的描繪中加入對歷史的反思和感歎。 2008-01-11 17:04:14 補充: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其他解答:7C4CB18E23D7C5B7
arrow
arrow

    林乃文吃迅函希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